比如:
嗯,我们换条路或角度看,其实是翠宫饭店。
在街景里逛街,跟现实逛街一个问题,远距离的你需要的位置信息,被过往车辆、植物、其他等物体挡着了。
生活中:
街头:某人拿着手机,电话那头说在前方一百米 xxx地铁站,你看见了吗? 只见某人踮着脚尖在找地铁站。
马路:某人开着车,手机那头说在路右侧的麦当劳,你看见了,见路口左拐就到了。只见某司机,小心翼翼的开着车,伸着脖子找路右侧的麦当劳…
商场(从商场东到西,太长,场内标识引导数量有限):某人内急, 小跑的找标识,顺着标识找厕所……
街景中其实就是现实,因此在一些事物的表达上,需要尊重人体视觉感,才能保证街景的现实真实感,但是我们在开发中将一系列兴趣点导入发现:
兴趣点位置漂移
兴趣点穿墙展示:
被挡住的建筑物信息会穿透前面建筑物显示,造成标注错误的感觉。
以上问题导致街景中的兴趣点表达,不符合现实视觉感觉。
每个兴趣点有“身高”有体积
引用兴趣点楼块信息,利用楼块和兴趣点的三维空间信息,通过三维运算,计算出兴趣点是在楼块的前面还是背面,兴趣点升级为3D的兴趣点,他们就有身高啦。
3D楼块数据含高度、深度信息
3D楼块,与大厦类兴趣点关联街景,获取高度信息
通过街景、楼块、球面模型,楼块与街景模型投影,换算所在的兴趣点楼块在当前视野内的范围,计算出楼块对应的兴趣点哪些部分可见,通过可见部分,调整兴趣点的高度。兴趣点标注信息展现在楼块可见位置。
楼块、街景、球模型关系建立,计算可见部分面积
街景下的兴趣点动态展示
街景视野行进中,兴趣点的标注随之近近远远的动态变高变低,其实与在街头,人行动中,视野内店铺招牌的可见不可见感觉感觉很像,让街景对周边信息的展示更符合真实,胜与现实。
现实生活的街头门牌的展示(红框标注)
兴趣点信息不再互相压盖,模拟用户的视野角度,展示不同信息量的兴趣点信息
一个楼块对应的兴趣点可见范围比较小,按我们的策略可能展示不出信息,但通过图像放大后,用户在街景范围内,通过模拟用户增高、俯瞰情况下,看到更远、更合适的范围高度内,加载更多的兴趣点,这样解决兴趣点信息互相遮盖。
街景在正常用户的视野角度范围内,观望上海滩
放大
街景级别,如模拟用户登上高楼或者近距离观望的角度,如现实一样会有较多的兴趣点被识别出来。
贴近自然,真实仍然是对地图的追求。街景源于生活,应用于生活,在街景里逛街,在对周边信息的展示上有点像是最近比较流行的“增强现实”感觉,将创造出一种周边信息的推送方式。尽情期待,SOSO街景地图精彩奉上。
0条讨论